日期:2023-11-10 09:48:09 来源:省教发综评
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高水平大学;江苏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位于江苏南京市。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学校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等历史时期。学校1995年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条件分为A、B、C三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生可提出申请。
(一)A类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任一学科中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含)以上者。
(二)B类
1.来自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20所)的考生,高二上学期、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三个学期期末成绩均在就读中学同年级历史类或同年级物理类名列前40%(含)者;
2.来自其它中学的考生,高二上学期、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三个学期期末成绩均在就读中学同年级历史类或同年级物理类名列前20%(含)者。
提醒:若学校未组织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学生可用一模成绩代替。
(三)C类
对中医药和临床医学、药学有浓厚兴趣,立志从事中医药事业,尤其是有中医药学家学渊源的,经学校综合评价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查认可的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培养潜质者。
总结:满足报名条件除奥赛奖项和稳定的优秀成绩,也可以是被审核认定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培养潜质。但是,三类渠道中,B类考生入围占比最高,说明稳定优秀的成绩是通过初审的主要渠道。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不超过159人,招生专业(类)和计划如下:
注:考生选考科目必须符合报考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分析:
1.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的招生专业均为学校的王牌、特色专业(如中医学、中药学),而且包含本博连读、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这两个模式能极大节约医学生的培养时间,故使综评这一招生渠道更具吸引力。
2.南京中医药大学对考生选科规定较为详细,要求考生无论首选是历史还是物理,都必须还选择化学或生物,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报名人数。
3.与2022年相比,2023年招生计划的专业类型新增“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且招生人数总体上涨。其中,中医康复学的总招生人数不变,但将物理类的2个名额划给历史类,中医学本硕连读模式新增2个名额,中医学新增4个名额,没有专业的招生名额减少。
1.由报名系统生成的《南京中医药大学2023年综合评价申请表》。考生网上报名完成后在报名系统打印申请表,交由所在中学审核、填写审核情况,中学负责人逐页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
2.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3.报考A类的考生,还须上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4.报考B类的考生,高二上学期、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三个学期期末成绩、在就读中学同年级历史类或同年级物理类排名,以考生上传的签字盖章申请表填报数据为准。未单独组织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中学,可用“一模”成绩替代高三上学期期末成绩,并填入该项。
5.报考C类的考生,须有1名中学教师和1名医药专家对考生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进行推荐,并上传经推荐人本人签名的推荐信2封,同时上传推荐人身份证明材料,包含工作证、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药师)资格证、职称证书(高级)等能证明中学教师和医药专家身份的材料。
上述材料均须按要求将原件扫描或拍照后在报名系统中上传提交,学校不接收纸质材料。考生须确保上传材料准确、清晰,未按要求完成报名或材料不合要求者,报名无效。考生和所在中学须对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所有申请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名单、考生提交的成绩以及反映其综合素质的相关材料(竞赛获奖证书等)均须经中学审核并在学校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一经发现弄虚作假,将取消报名资格。
分析:可能由于对再选科目的限定以及综评招生专业的鲜明特色,相较于省内其他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报名人数较少,三年均未突破1万人。但从表格可以直观看出,近三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报名人数呈现连续增长趋势,说明综评赛道的竞争逐渐加剧。不过,学校的初审通过率虽然于2023年有所下降,但总体不算低,可以合理预见2024年亦不会低于35%。
考核形式:面试
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医学生培养潜质和创新潜质等。
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校测形式为多对一结构性面试,时间一般在8min以内。面试不仅会考察中医、医学相关知识,还希望学生能关心国家形势和政策,展现出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以下几个真题可供参考:
1.分析我国疫情防控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谈谈你对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认识?
分析:对比近三年历史类和物理类的录取情况,最高分甚至超过部分985、211院校的投档线,而最低分接近当年的特殊批次招生线,可见通过综合评价升学,能够以较低的高考分数达到和985、211院校级别分数同样的效果——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牌专业。
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药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于1986年获批中药学硕士(学术型)学位授权点,1990年获批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中药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A类,主要依托中药学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中药学学科整体位列全国第3,其中中药炮制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药药理学、中药资源与鉴定学处于全国同行前列,中药化学与分析学、中药药剂学的研究方向独具特色。该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其中有“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整理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官网)
(一)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关于综合评价招生的有关政策,考生必须在江苏省综合评价招生志愿中填报南京中医药大学。
取得入选资格的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所报专业符合学校选科要求。考生的高考文化分不低于相应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考生身体条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执行,报考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须符合医药卫生相关专业的体检要求。
(二)多元综合加权评价
对于符合基本要求的入选考生,学校结合考生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及学校特色要求,采用多元综合加权评价的方法,对入选考生依据“按加权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专业计划数,结合考生专业志愿,择优录取,额满即止。
多元综合加权评价的方法如下:
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加权总分=高考成绩÷750×100×0.67+面试成绩×0.3+学校特色要求分(即A类3分、B类2分、C类1分)
各项目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三位,若考生加权成绩相同,则依次按考生高考成绩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再相同,则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最后安排各专业志愿不能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符合选考科目要求前提下,从首选科目历史类或物理类两个类别内调剂。
分析:
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分数的计算和排名方式比较复杂。分数计算方面,由于面试是唯一的综评考核形式,其权重占比较大,面试多得一分,约等于高考多考3分!故欲通过综评被南中医录取的考生需重视面试技巧,尽量准备中医药方面的医学知识。排名方式方面,学校规定十分细致,将数学和语文成绩置于顺位前列,故擅长语文和数学科目的同学在综评录取中更有优势。
(1)报考专业变化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新增专业:
历史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中医康复学
物理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
(2)报名条件变化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B类报名条件放宽:
来自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20所)的考生,高二上学期、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三个学期期末成绩均在就读中学同年级历史类或同年级物理类由去年的前30%(含)增加为前40%(含),增加了10%。
(3)报名流程变化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综评报名缴费由报名前缴费更改为确认校测后缴费!
分析: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报考专业上,南京中医药大学新增本博贯通培养,极大节约医学生的培养成本;报名条件上,B类要求放宽10%;报名流程上,缴费时间调整至确认校测后,减少考生的报名成本。
1.如果你是成绩起伏较大,对中医不排斥的同学,也建议考虑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
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面试的权重较大:面试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唯一考核形式,且占有30%的权重,面试中多获得1分,相当于高考多考约3分。这意味着若学生在综评考试中发挥良好,极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分数优惠,甚至与其他学生拉开十几分的分数差距,从而被这所省内医学强校录取。
2.如果你是希望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进入该学校就读的2024届及以后的同学,须注意选科组合的再选科目必须包含化学(个别专业可能限定再选生物)。
3.如果你是已准备报名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的同学,建议将备考重心放在提升面试技能,尤其注重关心国家政策和积累中医药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面试不仅关心学生在中医药方面的知识素养,还很注重考察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3.如果你是有志于从事医学方向的同学,建议优先考虑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
(1)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实力强劲: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是教育部、江苏省政府和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一流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2)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的招生专业基本覆盖学校的王牌专业,而且还包含本博培养、本硕培养招生计划,若被该类专业录取,学生便能告别日后考研、考博的压力。
COPYRIGHT © 2021 南京才彦鸿志研学旅行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