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正式出台,农业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何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农学专业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近20年来,受经济高速增长影响,金融、经济类等被认为是就业覆盖面极广的“万金油”,高校相关专业投档线一度走高。相比之下,农林类专业“出镜率”鲜少,常被归于“冷门”。时间来到2025年1月底,《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释放积极信号,强调要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政策加持之下,利好条件不断出炉,大大刺激了对农林类人才的需求。可以预见,农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成为助力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

当下,农学分7个专业类,包括43个本科专业:

可以看到,农学研究对象包括了我们吃的食材,例如蔬菜、水果、粮食、肉蛋奶、海鲜、家禽、牛羊等,即动植物的保护、繁殖、疾病治疗、检验检疫等,还包括生产这些动植物产品的生产环境的研究、改善、保护。

可以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中提及的现代农业建设、现代乡村体系、乡村人才等,都离不开农学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国家明确表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随着战略不断深入,农业领域相关人才缺口会非常大。开设农学类专业的院校有很多,不同的学校由于各自的历史沿革的地域不同而各有特色,到底选择哪一所呢?

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也称“小985”)重点建设高校,是“双一流”农科联盟和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南农有7个学科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其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A+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11位,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全国排名第一,可见南京农业大学的实力是很强的。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作物学、植物保护、兽医学


扬州大学的农学类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了大量人才。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苏省外: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除了上述院校外,开设农学专业、以农学为主的院校其实还有很多。比如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农学类专业也都比较亮眼。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未来将重点发展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领域,亟需专业人才。据农业农村部预测,到2027年,农业科技人才缺口将超200万,尤其是育种技术、农业数字化管理方向。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2024年,学校共有应届本科毕业生4364人,2024届全校本科生毕业率95.46%,初次就业率为81.46%,其中协议签约率36.14%,升学率38.34%,出国率6.99%。

升学至“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比例近95%,境外升学至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名的世界一流高校比例达90%。就业专业对口度约65%,近20%就职于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约25%入职机关事业单位。2022届就业质量报告中:2022届本科生 4241人,签约就业比例为 44.86%(协议就业 41.49%、灵活就业 3.37%)。43.87% 的 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国内升学率 38.14%、出国(境)深造率 5.73%。

就业前景广阔,那么具体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呢?

农学专业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职业稳定性高。随着乡村产业融合,未来还可向农业经理人、乡村规划师等新兴职业拓展,发展空间广阔。
选择农学专业,孩子既能投身于充满使命感的领域,又能获得扎实的职业发展保障。家长们不妨结合孩子的兴趣与特长,提前了解相关高校与政策动态,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绿色黄金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