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8-30 09:46:31 来源:省教发综评
从今年录取情况来看,部分高分考生因为选科问题遭遇了“高分低就”的尴尬局面。施行新选科政策以来,高中生们都需要面临选科的难题。
但对于初中生和新高一来说,高中各学科知识的难度与所需学习精力是未知的,哪科比较简单?哪个科目更难学?哪个学科赋分有机会高于原始成绩?鸿志梳理出了高中九科的“难度排名”及低年级选科攻略,大家可以综合分析,争取做到最优选,话说不多,一起来看!
实际上,如果没有把历史的几本书从头到尾翻20遍以上,根本不算完成了第一轮复习。与自然科学不同,历史没有定律,但他可以总结规律,所以这很考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只有先完成了大量知识的原始积累,才能进一步造就能力,这能不难吗?
生物考的更多的是知识的细度,比的是谁把课本扣得更细更明白。例如必修几第几单元xx页,xx行...理科中的文科名不虚传。
但也因为如此,很多生物高分的考生都是通过不断重复知识点的背诵,甚至在做题的时候把每一个选项都拉出来再次加强背诵,最后都能记得很牢固。
政治需要背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少题目有相似的套路,万变不离其宗,考个不错的成绩容易,但想考高分难。难在政治是主观题偏多,拉开分数的关键在于对题目的理解,精准分析题目,答对要点才能拿高分。
高中英语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英语难,结果3500词都还没开始背,这能不难吗?花点时间把英语的基础打好,英语一定不负于你!
从历年模考分数来看,外语毫无意外是最高分的,冲名校的同学甚至要把英语目标定在135~140分以上。
化学知识点细碎庞杂,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且知识间联系紧密,前期基础没打好的话,很容易后期崩盘,比如从化学反应原理开始就会颠覆认知,典型的一失足成万古恨。
很多考生把地理奉为“玄学”,考前估分85,考后查分35。但其实学地理要具备“理科思维”。
高中学地理的时候,老师就说,地理应该是理科,在大学只收理科生,但在高中却算是文科。当时内心:
地理内容比较抽象,像地球运动、时区、晨昏线等内容需要很强的空间逻辑感,山脉河流区域等又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听小编的,先买一个小地球仪摆在桌子上没事就看看,平时也可以多刷刷地理试题,锻炼一下地理思维。
难度第三的语文,除了需要知识的积累以及大量背诵,更需要极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短期内很难大幅提升。很多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连文章作者本人都直呼难的程度。
当然吐槽归吐槽,语文也是有解题技巧的,很多答案也是言之有理即可,所以我们把语文放到第三名。
数学知识量大,考查综合性强。函数导数圆锥曲线难度非常大,且分值占据总分半壁江山,不少同学高一的时候还在美滋滋,高二直接大崩溃!如果这三部分没学好,高考想拿高分就别想了。
此外,2024年起,高考数学迎来重大调整,强化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对学生应变能力和解决各种难度问题能力的考察越来越深入,以后的第一名很有可能从物理变数学。
第一名,物理!这门学科是最接近神学的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物理这层迷雾也在慢慢被拨开。但其过程是非常痛苦以及烧脑的,不信请看普朗克的颜值变化:
物理这门科目,入门十分简单,但后期难度直接来个大跳跃!而且不能完全用数学思维来解,不然即使算到吐也算不对。要想学好物理,就必须了解物理公式是一个规律的总结,记住绝对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死记硬背根本就不可能解好题,特别是综合性的复杂度高的题。
学习物理要有空间想象能力,要有很好的逻辑性,要有悟性,可能这里就是那1%的天赋吧。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一些选科的建议,高一高二同学可提早了解选科要求,做好规划,录取梦校也能快人一步哦~
根据《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来看,主要是“物理+化学+X”或者“不限学科”两种,两者的专业占比都占据了44%左右。
2024年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具体规则有4种:
1、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3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不提科目要求。
建议现阶段高一、高二的学生及家长在做出选择之前,要多方面考虑问题、综合当下现有情况,和学生及老师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最匹配学生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根据专业选科,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根据选科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工学、理学、农学、医学专业
上述理工科专业类型基本上要求选考物理+化学,只有极少部分专业不限制。例如理学中的心理学、工学中的部分建筑类。
2、第二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类
上述偏文史类的专业大部分不限科目要求,但也会有一些特殊的专业限制某样学科。例如法学中的马克思、政治学等专业要求必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学、经济学的部分专业要求必选物理。
在满足了专业选择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能够给学生带来更高分数的学科,才是更好的选择。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未来大概的专业方向确定1-2门科目后,剩下的最后一门自由选科可以根据“赋分高低、自己擅长学科”等因素来考虑。
1、“赋分高低”
一般来说,科目选科人数越多,对应各等级赋分人数也越多,所以选科人数越多的科目会有更多考生赋高分。大家可以根据上述各科人数变化及预测后续选科人数的多少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2、“自身擅长学科”
准高一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中考成绩、后续高一月考、期中考试和平时学习,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最擅长的学科。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科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3、“只关注选择范围广度,不敢放弃物理化学”
考生在选择时,过度关注专业范围的广度,没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物理化学。相较来说,物理化学难度较大学习较累,如果后续高考填报志愿选专业时用不到,可能还会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最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4、“只关注分数最大化,不关注专业匹配”
有些考生只考虑如何得到最高分,但忽略专业的选科要求,虽然高考得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分数,但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却非常受限制,可能无法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大学四年在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中度过,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因此,建议现阶段准高一和选科尚未确定的准高二学生和家长在选科之前一定要按顺序做好下面三件事情:
1、确定大概专业方向;
2、根据该专业方向去了解高校选科要求;
3、了解不同选科组合可选的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
COPYRIGHT © 2021 南京才彦鸿志研学旅行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